智慧城市:影像地图的制作原理及其方法
文章发布于:2018-06-26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次
智慧城市:影像地图的制作原理及其方法
影像地图的制作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种方法:
1.传统的制作方法
虽然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遥感技术已经开始提供
地球影像数据及影像硬拷贝(例如分景的《中国陆地影像图集》1984年出版)
中小比例尺或局部影像地图制图,无论是黑白的或彩色合成的效果,
至今大多沿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影像图,而非影像地图。
比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如应用航空像片镶嵌制成的《广州市影像图》;
用卫星TM影像制成的《台湾省卫星影像图》,
用高定位点NOVA卫星高分辨率AVHRR数据制作的《中国卫星影像图》。
它们可以分别作为市、区域和整个国家版图等三个不同地域范围等级的影像图。
传统方法制作影像地图,即选取分景的或多张与成图比例尺最接近的影像像片,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繁杂的像片光学技术处理;将它们手工裁割后拼接镶嵌在一起,
然后以字词植入粘贴的方式注记少量大中城市、山脉和河流名称等。
这种影像制图技术带来一些弊病;
手工裁割后拼接镶嵌不免会产生一些影像错位;
各景或单张像片单独拉伸处理或洗印再经切割后拼接镶嵌,
接缝两边影像常常反差明显;还有注记字符表面高出像片易于剥落。
尤为遗憾的是这种传统作法很难做到多山或偏远地区乡镇级别以下小地名的精确注记,
几乎无法实现曲线状地图要索如境界和专题要素区域界线、
乡间道路以及土地利用等微细地图信息与影像的准确复合。
因而两类不同功用的信息量配比出现三高即影像与地图要素的概念性信息量之比高;
字符注记信息量与线画表示信息量之比高;直线线画与曲线线画信息量之比高。
传统方法制成的产品具有“独生性”,所用的产品资料无法变更,
同时也影响后续应用的灵活性,要制成一畅图就得购买套像片,
制成的影像图内容和色彩不能随意改变.像片成图后也没有后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果要用一套像片制作多幅影像地图,
只能靠传统的光学方法将手工制成的影像图复照成底片后洗印或印刷工序烦琐,成本很高。
2.数字化影像地图
数字化影像地图的研制是近几年的新尝试,
采用数字化影像镶嵌和地理要索复合制作影像地图虽属风毛麟角,
却是当前地图制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的结晶。
它集成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GIS 软件和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的多项特点,
克服了传统制图方法的弊端。
首先,数字化的用于成图的遥感影像和地图制图要素信息,
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因时而异地进行计算机影像处理和数字镶嵌,
始终达到无缝镶嵌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基础地图要素信息与卫星影像复合的精度,
保持影象地图内容的连续性和色彩的协调一致性,
提高图像色彩风格表现上的自由度。
其次,成图的遥感影像和基础地图要索均以数字记录方式保存在计算机内,
不必担心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像片光化学变化。
复合好的影像地图文件由计算机输送到胶片记录仪生成底片,然后洗印成图,
或者直接分色制版印刷都很方便,能增加技术投入的长期经济效益。
最后.借助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的影像地图还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共享,
由于其数据应用的灵活性和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能广泛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极大地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长远的发展前途。
为您推荐 测绘工程:不同等级地理系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