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环境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特点
文章发布于:2018-06-04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次
地理信息:环境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特点
从各种受污染植物、水体、土壤的波谱特性来看,
受污染地物与正常地物的波谱特征差异主要集中在可见光红外和微波波段,
其中,彩色红外摄影应用较为广泛,影像上污染区边界清晰,
还他鉴别农作物成其他植物受污染后的长势变化,
多波段扫描和红外扫描也是重要的环境遥感方式,
常用于观测水体污染通过处理和分析可把污染海水与正常海水区分开。
红外扫措能获得地物的热膨像用于大气和水体的热污染监测,
另外,微波遥感在油污染、海洋调查和监测中也越来越受重视。
对通过摄影和扫描方式获得的环境遥感影像进行判读,
除遵从遥感影像判读的一般规律外,还要着重运用生态相关规律,
由于环境污染大多不能在影像上直接显示出来,因此在判读时委更多地用到生态相关推理,
特别是植物的指示作用,植物覆盖在地球最表层,分布广泛,季节变化显著,
不论是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还是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
或多或少都能通过植物的异常或病变反映出来,从而使植物的波谱特性发生变化。
影像上植物的异常或病变可根据颜色、形态、纹理等标志加以判别,
这些标志具有共同的生理基础或相似的环境成因,判读时可互相印证,互为补充。
据此,不但可以鉴别污染的有无和严重性,
还可以借此确定污染生态场的范围指示污染的扩散趋势。
根据污染的特点和性质,
可在一定条件下借助影像处理技术对影像进行适当处理,提高目视判读效益。
为您推荐 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