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信:地信企业创新难,难在没钱
文章发布于:2019-08-14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次
多数地信企业似乎正面临这样一种“窘境”:目前项目不少,活的还可以,但路子似乎越走越窄。创新不易,人才难留,发展壮大难。
那么,究竟是什么卡住了测绘地信企业创新发展“命运的后颈脖”?利润率低,是比较直接的回答。
1创新难,难在太费钱
此前多次解读地信企业发展状况,多数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均表示,虽然地信企业近几年内还处于有项目可接、有钱可挣的舒适区中,但面对新兴技术的发展,大厂们的跨界挤压,以及“一张图”“一平台”等大政务、大平台的整体趋势,如果不整体转变思路,进行技术创新,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
然而,技术创新何其艰难,或者说,技术创新何其费钱!
中小地信企业管理人员柯先生(化名)“诉苦”:“无论是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希望能够将最先进的技术引入自己的业务当中,但是,现实中却面临诸多困难,最难的就是资金不足。没钱,就没有研发经费,一线城市的人力成本那么高,留不住技术人才,谈何技术创新?!”
柯先生表示,也曾尝试过向有技术的公司买技术,买软件,但是一般软件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并不了解地信产业的深度需求,而少部分了解行业需求的地信公司虽然手握创新科技,但也在自己做项目,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技术转让给“竞争对手们”。缺乏畅通的技术交流渠道让他很是为难。
一线城市有一线城市的苦,三线城市更有三线城市的忧。从传统测绘转向GIS行业的阿凯也是一肚子苦水,留在三线城市的GIS人才本来就少,在资金不充分的创业时期,即便有一些对口的人才,也未必能养得住。
即使是上市公司,为了研发投入,也不得不忍痛“割肉”不断追加费用。
据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去年超图软件研发费用达1.98亿元,较去年1.75亿元增加13%,而归母净利润尚不及研发费用,为1.68亿元,较2017年1.96亿元下降14.6%;四维图新2018年研发费用 12.76亿元,较去年8.73亿元增长了46.13%;中科星图2018年的研发费用也达到4367.32万元,较2017年的2340.02万元增加87%。
与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相比,净利润的表现则不太令人满意。据智库的统计,尽管超图软件、四维图新等20家地理信息上市企业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保持了增长态势,总额同比增长率为3.61%,净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11.82%,这是近三年来,净利润总额出现的首次下降。
2利润卡住地信企业创新“脖子”
资深业内人士曾哲表示,限制地信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确实不少,如企业生态上缺乏积极地视野,没有布局的足够底气;新兴技术从业人员待遇与IT、互联网等行业相比落差较大等等……但核心,还是利润问题。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以政府定制项目为生的地理信息企业而言,利润率偏低一直是难解的痛。
据曾哲介绍,一方面,地信行业目前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强大的竞争压力不断挤压项目额度,极大降低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地信产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多承接政府定制类项目,即使是相邻城市的类似应用平台可能也无法全部借鉴,导致客户需求个性化程度高,这种非标准化的项目模式使得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像单纯的信息产业一样,将软件、平台打包量产。
而且,作为地信企业承担业务的“大头”,平台建设项目又是一种低频率的服务模式,一年内免费维护,之后可能就没有后续项目了,很难做到持续盈利。再加上部分传统地信企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对人才梯队管理的欠缺也导致人员实施效率不高,人均利润率进一步降低。
中科院西光所大数据应用工程中心时空大数据实验室主任李振宇和曾哲的看法基本一致。他表示,目前地信企业竞争的确很激烈,再加上会有各种新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出现,越来越多的依赖传感器和机器的自动处理意味着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会越来越少,对地信企业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政府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多数利润率确实不高。
然而,问题虽然找到了,破局却并不容易。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接政府项目活不下去,接政府项目就注定没有高额利润,死不了,但活得也不好。
曾哲尝试给出了三条路径,或许可以为处于两难境地的中小型地信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其一,尝试从系统开发服务转向数据服务,增加服务频次,进而增加收益;其二,深入细分行业需求,从行业标准的数字化技术提供者,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提高项目实施标准化比例,增强话语权;其三,顺应政府公开数据的潮流,利用建设政务系统的项目优势占据数据获取先机,进而增加面向企业和大众群体的服务模式,从toC、toB业务中获取利润。
同时,面对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现状他还建议,企业应充分考虑资本的偏好(如标准化等),利用资本共同发展壮大,做好乘法。
每条路都有希望,但走起来显然都不容易。李振宇的建议,实在中透露着一丝无奈:“冬天来了,活下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