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信:“两区”划定给测绘地信带来百亿市场机会
文章发布于:2019-07-29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次
日前,各地完成“两区”划定任务的报道纷纷传来,“两区”划定项目大部分进入县级自查验收阶段。“两区”划定,作为同样是农业口主抓、测绘地信企业参与为主的项目,曾被视作“农经权”式项目,不受业内企业欢迎。如今,却成了测绘地信企业风评较高的项目。
“历经农经权项目,再接农业口的测绘地信业务,内心有些抵触。所以接‘两区’划定项目时,比较保守。不过目前挺后悔,应该多接一些的。”正在开展两区划定县级自查验收工作的L先生不无遗憾的说。
“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早在2017年4月,国务院就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其中,选择水稻、小麦、玉米为粮食作物,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五类为重要农产品,划定2.38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扣除粮食与大豆、油菜籽这些重要农产品的复种面积,共需划定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
彼时,L先生刚经历了反复修改及项目款回收难的农经权项目洗礼,面对这又一涉农测绘地信项目,心有畏惧。不过在市场面前,十年业内工作经验的L先生“还是狠狠心拿下了一些”。
“有的地方‘两区’划定项目毛利润率很高。”这是让L先生后悔“项目拿少了”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最初“两区”划定项目推行时,划定阶段招标单价在每亩3元-9元不等,据此估算,10.58亿亩“两区”划定有近百亿市场。而L先生表示,就人力成本来说,正常工作每亩不足1元,而有些企业直接套用农经权数据,每亩三四毛钱也能做。
“‘两区’划定项目开展,即有30%的进场费”。与农经权项目的回款难相比,在高利润率之外,“进场费”是最能吸引企业投入其中的原因。据泰伯网了解,并非所有地方都会发放“进场费”。但据一位在湖南开展“两区”划定的业内企业负责人表示,“两区”划定的回款情况较好,目前项目进展情况也比较顺利,基本完成划定,项目回款大多已超过一半。
根据《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两区”划定总体目标是,一,用3年时间完成“两区”划定任务:共10.58亿亩,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二,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
截止今年4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现在,已经完成10.16亿亩,基本上达到96%。”从各地“两区”划定开展情况来看,进展顺利,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县级自查验收阶段。
为保证“两区”划定成果质量,各县建库之后会招标纳入第三方对当地的“两区”划定成果进行验收核查。一位中标重庆“两区”划定县级自查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向泰伯网透露,据他估算,全国“两区”划定县级自查验收环节约有二三十亿的市场规模。相比其他大型测绘地信类国家项目来说,市场规模虽小,实施难度却也相对较低。今年八九十月份,正是“两区”划定的县级自查验收高峰期。
不过,在乐观看待“两区”划定项目“高利润率”的同时,自查验收阶段也发现了相应的问题。L先生透露,划定之初,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并没进行实地核查,导致“两区”划定数据存在质量问题。一方面,影响“两区”划定成果验收,对企业自身来说需要返工修改;另一方面,影响“两区”划定成果的后续应用。
目前,“两区”划定项目仍在按照《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指导意见》有序开展。不过,已有几家参与单位负责人向泰伯网表示对“两区”划定成果应用的担忧,担心国家花费大笔财政资金拿到的成果,日后并无实际效用。
“两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划定完之后,还要进行“建、管、护”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两区”划定之后的“管”,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两区”地块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形成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种植结构全国“一张图”,实施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这一信息化技术应用离不开测绘地信企业的支撑,“两区”划定之后的精准化、动态划管理方面,将有长期而稳定的财政投入,这对测绘地信企业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