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之测绘与勘探
文章发布于:2018-12-07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次
为了经济合理地开采地下水源,必须充分了解开采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该地区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富水性及其补给、排泄、运动方向,以及地下水的储量和水质评价、水位及水质的变化规律等。因此,在井群设计前,一般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在取得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并经过扩大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后,再进行施工。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一般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在初步勘察中,应查明所有的地下水源,并进行对比和评价,选定合适的供水地段。详细勘察是在已选定的供水地段进行详细的勘探和试验工作,为供水井群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地下水源丰富、需水量很容易满足,或者需水量虽然较大,但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别简单或过去做过水文地质工作,能做出水文地质评价的地区,均可在经过资料的研究和踏勘,必要时补充部分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后,即可选择合适的水源地,不经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直接布置勘探生产井。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根据踏勘和搜集分析资料工作中的具体情况,适当掌握,借以多、快、好、省地完成设计任务。
踏勘为设计的先行工作,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因任务性质而不同。工作量的大小,决定于对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了解的程度及需水量。踏勘工作应根据下列五个要求认真进行,以便为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第一,要根据设计任务书详细了解用水单位的用水量和建设进度计划,并深入核实用水量的数字水量与建设进度计划,并深入核实用水量的数字。第二,收集各项有关资料,如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以及附近已有的钻孔、管井及其他有关勘察资料,并详细研究、鉴定。第三,研究现有水源地的取水量、区域下降漏斗曲线和长期观测资料,以及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和水质处理资料(如消毒、澄清、除铁)等。第四,对拟采用的含水层,应深入研究其富水性及其补给区的地形、土壤和卫生防护条件等。第五,了解水源地施工现场的机械安装、器材供应和运输,以及动力供应等条件。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分为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水质和水量评价等工序。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测绘与勘探。
首先说水文地质测绘。测绘的目的,就是结合地质、地貌等进一步查明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埋藏条件及分布情况,地下水的类型、水质及水位的变化规律等。测绘工作结束时,应提出地质图、地貌图、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化学图等图件,以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文字报告。分析研究上述各项资料时,应注意水文地质测绘的范围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测绘所完成的工作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是否已经查清和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再来说勘探。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含水层的数量、厚度、岩性、埋藏深度及分布范围,含水层的类型及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流向和水力坡度,水温和水质,并作出地质、水文地质剖面。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手段为物探和钻探。
常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测深、电测剖面、自然电位法、电测井等方法。用电测深与电测剖面两种方法互相配合,可以查明基岩埋藏深度,古河床、裂隙带及岩溶带。自然电位法用于测定钻孔抽水时水位下降漏斗范围,电测井法用于测定泥浆孔内含水层的矿化度,划分孔内岩层,以及在钻孔内测定含水层的富水性等。分析物探资料时,应将其结果与钻探、抽水资料对比,以检查其工作精度。此外还应检查电测深及电测剖面的范围和电探点的密度是否能满足布置井群的要求。如地质构造较复杂且点距较稀,所得出的剖面不尽可靠时,应重新布置物探工作量。
钻探工作主要为揭露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厚度、岩性、埋藏深度,了解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富水性等。工作期中,应测量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采取土试料和土样,采取水样和测量水温。有条件时,在钻探过程中应进行简易抽水试验。分析研究钻探资料时,应考虑钻孔的布置能否查清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钻孔密度能否满足设计井群的要求,否则应适当补充钻孔。此外应检查钻孔深度是否已凿穿需要查明的各含水层,钻孔口径能否满足抽水试验规定的要求,否则,亦应补作合规格的钻孔。此外,对于水位测量、水质分析和含水层颗粒分析资料是否合乎规范要求,也应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