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运用
文章发布于:2018-06-13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次
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利用空间分辨率为79m的MSS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为了改变我国土地资源家底长期不清的局面,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
林业部调查规划院、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等45个单位近300名科技人员联合攻关,
研究并使用了800余幅卫星影像.5 100个平面控制点.30 000余幅地形图,
对564幅Landsat MSS影像进行校正,在1:25万比例尺的假彩色卫星像片上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全国选择了300个典型样区,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单元,
建立了8种目视解译判读标志,完成了全国15种土地利用面积的量算,
编制了518幅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全国1 : 200万土地利用现状卫星影像图和全国1:400万地势卫星影像图。
基本查清了家底,达到了国家级调查的精度要求。这
次调查工作奠定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基础。
从1999年开始,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部界,
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资料,
对全国56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期间
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调查,1999年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使用的数据
为1998年美国Landsat TM、ETM+ 30 m多光谱数据、
法国SPOT全色数据;重点地区使用1↑3.5万比例尺的航空像片。
随着此项工作的进行,使用遥感数据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
分辨率10m的SPOT-5卫星多光谱数据和分辨率2.5 m的全色数据
已成为2002年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数据源。
近年来,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也有了一些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以1:1万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库为基础,
利用GIS和TM遥感数据,将矢量数据与遥感数据叠合,
通过目视解译,进行了1:1万平谷区土地利用数据的变更,结果发现,
根据影像能定性描绘地物的位置;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利用SPOT-5全色波段影像,
通过目视解译,进行了张北县1:1万土地利用遥感变更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与利用SPOT-4全色波段影像的1:5万土地利用调查结果进行了
土地利用可判读类型数量的对比,得出基于SPOT全色影像的1:1万土地利用调查结果
比同期1:5万调查结果更精确的结论;
武汉大学也利用SPOT-5全色波段影像与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
发现变化图班,实行野外调绘、检核,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
同时采用GPS实地测量和QuickBird影像获取变化图斑信息进行变化图斑面积精度比较和分析。
通过12个样本数据面积精度分析表明,图斑面积精度在90%左右,
属性精度一一级地类的正确率基本在96%左右,
二级地类在93%左右,应用侧重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对发生变化的图斑进行信息提取。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不断提高,
我们将会应用更简便的方法统计各地类海量土地面积和对权属的描述,以及建立快速的土地查询系统。
为您推荐 地理信息:遥感技术在土地例行督察工作中的应用